蜂胶抗癌作用研究进展--张翠平 |
内容分类:汪氏蜂胶用途 |
摘要:蜂肢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重要的蜂产品。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,对蜂胶抗癌机理、蜂胶对肿瘤抑制和杀死的作用等研究进展综合论述,并提出蜂胶杭癌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。 关键词:蜂胶;肿瘤 蜂胶是工蜂从某些植物的幼芽、树皮上采集的树胶或树脂,混入其上颚腺的分泌物后携带归巢的胶状物质。蜂胶中已分离出黄酮类、酸类、脂类、醇类、醛类、萜、烯、酚类等化合物和许多化学元素及丰富的维生素、氨基酸、多糖、酶类等。 1 蜂胶的化学预防作用 1.1 蜂胶抗诱变作用 蜂胶乙醇提取液能够抑制诱变物质对细胞的诱变作用。Jeng用两种直接诱突变物质4-硝基-O-苯二胺(4-NO)和1-硝基芘(1-NP)对沙门氏菌TA98进行诱变,同时用蜂胶乙醇提取液进行抑制诱变实验,证实对细胞诱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。蜂胶乙醇提取液对环磷酰胺(CP)、叠氮钠(NaN3)、正定霉素(DNR)、2-氨基芴(2-AF)4种诱变剂诱发的沙门氏菌TA98突变也具有抑制作用(韩连堂等,2001)。 芹黄素是蜂胶的有效成分.具有抑制细胞突变和抑制促癌物激酶活性的作用。2-氨基蒽、2-乙酰氨基芴和苯并芘等是细胞的致突物质,蜂胶中芹黄素对这种致突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。芹黄素还能抑制12-O-14酰佛波醇-13-醋酸盐(TPA)引起的鸟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,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与皮肤癌的发生有关(Ferriola,1989)。 1.2 蜂胶对致癌物入侵的阻止作用 蜂胶中对肿瘤起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黄酮及黄酮醇类、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,这些物质对致癌物有抑制作用。Heo等(1992)用抗微核实验模型对一些黄酮和黄酮醇衍生物进行筛选,发现大多数黄酮醇有抗苯并芘的作用,其中高良姜黄素活性最强。蜂胶中的芦丁,桑黄素,槲皮素均能抑制苯并芘对小鼠皮肤的致癌作用;芹黄素、山奈酚、槲皮素对黄曲霉素B1与DNA加合物的形成有抑制作用,并能明显抑制对二甲基苯并蒽诱导的小鼠皮肤癌作用;槲皮素对TPA、3-甲基胆蒽、N-甲基-N-亚硝基脂等引起的皮肤癌也有抑制作用(Cassady,1995)。 2 蜂胶对肿瘤抑制和杀死的作用 蜂胶提取液具有抑制肿瘤增长,调节机体免疫作用。蜂胶中的芘烯酸类对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性。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影响肿瘤基因表达。 2.1 蜂胶对肿瘤细胞转化、杀死作用 蜂胶水提取液明显抑制肿瘤细胞恶性转化。体外莫洛尼氏鼠类NIH/3T3细胞受肉瘤病毒(MuSV124)感染后,加入蜂胶水提取液明显抑制癌细胞转化,并促使已转化的癌细胞恢复正常(Huleihel,2001)。在肿瘤细胞接种前或后,腹膜内给予50或150 mg/kg的蜂胶水提取液治疗,减少了乳腺癌CBA小鼠肺中肿瘤细胞转移伪数量.肿瘤增长明显受抑制(Orsolic,2003)。 蜂胶醇提取液对肝癌在体外有很强的杀伤作用。蜂胶醇提取液用RPMll640培养液稀释后,与肝癌细胞作用24h,高于1∶300浓度的蜂胶几乎杀死所有的癌细胞,而低于1∶800的浓度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(郭秀婵,2002)。 蜂胶对肿瘤细胞分裂具有抑制作用。从巴西蜂胶中分离出来的活性成分苯并-γ-毗喃衍生物PM-3,能够抑制培养基中人胸腺癌MCF-7细胞生长。在G1阶段用PM-3治疗MCF-7细胞结果导致细胞周期蛋白D1和E蛋白水平的降低,PM-3也抑制了转录水平上的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(Luo,2001)。不同浓度的咖啡酸苯乙酯(CAPE)处理培养基中结肠HCTll6细胞后,细胞增生明显受到抑制;CAPE处理HCTll6细胞24h后,细胞受阻于G0/G1期,S期细胞百分率下降,细胞凋亡率上升(向德兵等,2004)。 2.2 蜂胶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 从蜂胶中分离出来的Artepillin C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。Artepillin C对体内和体外培养鼠,Artepillin C在癌和恶性黑素瘤上的细胞毒素作用最明显。100 μg/mL的Artepillin C明显抑制人和大鼠癌细胞DNA合成,但对培养基中DNA的合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。Artepillin C浓度为50 μg/mL时也抑制增长阶段正常细胞(人二倍体种皮细胞,皮肤细胞,支气管细胞)的DNA合成,但随时间延长,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(Kimoto,1998)。 CAPE对CT26结肠腺癌细胞具有细胞毒素作用。CAPE(6μg/ml抑制47.8%CT26细胞人侵,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(MMP)-2和-9的表达,抑制CT26细胞的血管内皮增生因子(VEGF)产物,在BALB/大鼠腹膜注射CAPE(10 mg/kg/d),随着VEGF水平的降低CT26细胞肺肿瘤转移能力减小,CAPE处理延长了接种CT26细胞大鼠的存活时间(Liao等,2003)。 2.3 蜂胶对机体免疫调节作用 蜂胶对调节机体免疫活性具有一定作用。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实验小鼠药物处理前后T细胞总数及亚群变化发现,蜂胶乙醇提取液能促进伴刀豆球蛋白A(ConA)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,增加T细胞总数并调整T细胞亚群紊乱,蜂胶乙醇提取液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具有免疫刺激和调节作用(李淑华等,2001;于晓红等,2001)。 Kimoto T等(2001)发现只需注射500μg的低剂量Artepillin C即可发挥抗肿瘤作用。给大鼠灌服蜂胶或ArtePillin C可以预防铁-氮基三醋酸酯(FeNTA)诱发的小鼠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腺瘤恶性转化,腺瘤表现为巨嗜细胞增殖和局部抗氧化能力增强。 2.4 蜂胶在基因调控方面的作用 CAPE具有抑制肿瘤基因表达的功能。CAPE对TPA引起的肿瘤增长和5-羟甲基-2’-脱氧尿嘧啶(HEddU)形成有潜在的抑制活性,在HeLa细胞培养基中1.25、2.5、5、10、20microM的CAPE抑制率DNA合成分别为32%、44%、66%、79%、95%;RNA合成抑制率分别为39%、43%、58%、64%、75%,蛋白质合成抑制率分别为29%、30%、37%、32%、47%(Huang,1996)。CAPE抑制老鼠表皮的JB6 Cl 41细胞TPA信号传导细胞转化的信号凋亡。CAPE处理两个P53肿瘤突变异种细胞系,NCI-H358和SK0V-3,及缺乏型p53(p53(-/-))细胞引起caspase-3和DNA断裂,但caspase-3分裂仅在早期(6h)细胞表达野生型P53(p53(+/+))和Cl 41细胞时能看到(Nomura,2001)。 3 蜂胶对抗癌药的增效解毒作用 蜂胶对不同抗癌药物的药效影响不同,有的可增强抗癌作用,有的则降低抗癌作用。5-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C是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,其不良反应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,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症状。蜂胶水提取液和5-氟尿嘧啶或者丝裂霉素C一起口服.比单独服用明显增加了癌细胞的凋亡,减少了血球减少,红血球和白血球数量恢复,但对血小板数量没有明显的影响(Suzuki等,2002)。对昆明小鼠移植S180肉瘤实验,发现蜂胶减轻环磷酰胺的毒副作用,小鼠体重增加,胸腺/体重比值增大(P<0.05),白血球维持在正常水平,脾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能力增强(P<0.05)(高春义等,2000)。但也有报道,在成年大鼠抗艾氏癌实验中,蜂胶醇提液与博来霉素合用,大鼠存活率比二者单独使用时短。(Scheller,1989)。 4 蜂胶抗癌作用研究存在的问题 蜂胶成分复杂,胶源植物和提取方法不同,蜂胶有效成分及含量均差异很大,因此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也不相同。Kawabe等(2000)研究巴西蜂胶和乌拉圭蜂胶乙醇提取物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,二者有明显的差异。某种蜂胶的水提取液比乙醇提取液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(Volper,1993)。因此,为了保证蜂胶提取物有稳定、良好的抗肿瘤效果,需要全面系统地研究主要胶源植物蜂胶、不同的加工提取方法对抗癌作用的影响。 蜂胶抗癌作用的研究多局限于动物体内体外实验,缺少药效、代谢及毒性方面研究,未能在抗癌医学领域系统深人研究。抗癌蜂胶产品的开发前景不明,近期内很难在临床上广泛应用。虽然蜂胶表现出诸多抗癌作用,仍不能迅速将其开发成抗癌药物,其最关键的问题是功效成分不能确定。 蜂胶对正常细胞毒性小,如其作用机制深入,有望开发出针对性更强毒性更小的抗癌药。 |